本网讯 激情八月,放飞梦想。8月25日上午9:00,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专家点评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本次点评会的专家有中国合唱协会副主席李西林、四川省剧协副主席金乃凡、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王玉兰、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孙竞、四川省教科所艺体室副主任冯恩旭。本次点评会由四川省教育厅体艺处主任刘海峰主持。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声乐展演评审组组长李西林老师对此次大学生艺术节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他讲到,此次声乐展演彰显出科学的分类、艺术的多元、原创的展现、民族特色突出等特点,较好地凸显了四川地区民族文化的丰厚底蕴、大学生的艺术风采和高校的艺术教育成果。他指出,本次艺术节的参赛作品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部分作品还打破传统融入了许多创新元素,但存在的问题是表演过重而忽略了唱。对于《云上踏歌》、《上在虚无缥缈间》、《春天来了》等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他更是耐心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学肩负着民族兴亡的重任,是民族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他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勇当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在大赛之后有所反思,有所提升。
没有戏剧的城市,是一个寂寞的城市。金乃凡老师对戏剧潜心研究,从小品的由来、戏剧的特征和校园剧的特点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戏剧的相关知识并展开点评。他讲到,戏剧要做到场景、人物、事件的集中,做到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每一位戏剧创作者和表演者都要做到心中有观众。虽然目前戏剧的发展不太景气,但戏剧不会衰亡,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戏剧表演一年比一年好,一届比一届好,令人欣喜。本届大学生艺术节涌现出《铸梦》、《莫忘初心》、《生命是什么》等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让人深感欣慰。“所有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人格”他动情地讲到,“大学生要珍惜舞台,要按照戏剧规律来从事戏剧表演”。最后,金老师希望热爱戏剧的同学越来越多、校园戏剧的发展越来越好。
舞者,音乐,相生相伴,缔造着美丽和传奇。王玉兰老师作为四川省舞蹈协会主席,参加过多场比赛并多次担任评委。她指出,本届艺术节舞蹈展演相比往届作品更多、质量更高、舞种更丰富,尤其是将民俗舞蹈、古典舞蹈、体育舞蹈大量搬上舞台,在舞蹈表演上极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折射出体裁多样、内容充实、青春飞扬的特色。她对《印象唐卡》、《凉山逐月梦》、《蜀绣》等优秀的参赛作品一一点评,赞其优点,指其不足,还用自身经历告诫舞者应坚守职业操守,用严谨、勤奋、负责的态度对待舞蹈。最后,她满含激情地说到,真正的舞者应该懂得享受舞蹈的过程,并祝愿大家在舞蹈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丝竹之声声入耳,美妙音符丝丝沁脾。孙竞老师就器乐展演组参赛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点评。他指出,音准、节奏、指挥、声音是器乐演奏非常重要的几个因素,要尽量避免给人“重、响、硬”的感受。同时,在作品的选择上,他不提倡各高校乐队过多地强调演绎原创的音乐作品,而应该尽量选择成熟的作品,在这方面,他着重表扬了四川大学的参赛作品《蜀宫夜宴》。最后,他不忘提醒在场的音乐人:声音是音乐的生命,一定要以质量求生存!
艺术,是一场行走的修行。冯恩旭老师就本届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微电影作品进行点评时指出,本届参赛作品总体水平比往届有所提高,紧扣主题、题材丰富、种类齐全;表现形式与手法多样、新颖;构思精巧,创造性强;思想健康,民族民间特色突显,但除微电影外都存在着专业与业余组作品差距不大,优劣显著,内容平淡等问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重视特色写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每一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都是川内大学生的艺术盛会,它不仅给各高校有梦想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检验了各高校艺术工作者的教学成果。无论分数高低,无论获奖与否,此次专家点评会都将鞭策和激励着各展演团队更好地发扬优点、完善不足,努力打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摄影:张月
学生记者:吴琼、王潘婷、陈琴
编辑:柏丽华
编审: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