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

综合新闻

舞动青春旋律,展演艺术风采

作者: 时间:2014-08-25

舞动青春旋律,展演艺术风采

—省大艺节舞蹈现场展演在我校进行

本网讯:舞动青春的旋律,舒展梦想的翅膀。8月24日下午,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非专业类(甲组)舞蹈现场展演在我校桃源大剧院举行。国家一级演员、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王玉兰女士,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阿坝师专音乐舞蹈系主任夺科教授,原省舞校校长、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胡其征,国家一级演员、原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附中校长杨清华女士,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严道康五位专家担任评委。

离展演还有半个小时 ,学生记者在现场,只见剧院已座无虚席,观众一脸期待的表情。 展演在下午两点如期举行。学生记者和其它观众一样,饱含期待,全程见证了精彩纷呈的展演活动。 学生记者以为,本次展演活动极强烈地表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校园特色。

地域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俏花灯》、四川文理学院的《雨润巴山》、内江师范学院的《夏布悠悠》、宜宾学院的《金沙江号子》等节目取材于当地地域文化。伴着吱吱呀呀的织布机声音,一架织布机,一位织布的母亲、一位酣睡的儿子展现于舞台,内江师范学院的《夏布悠悠》一脸轻松,把隆昌夏布纺织以舞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象地传递出来。

《雨润巴山》中,道具斗笠和红伞形成色彩的强烈对比,雨滴嘀嘀嗒嗒,从斗笠上一层层地滴落下来。直把观众的心带到了巴山传统农业社会“巴山夜雨秋涨池”的意境。

民族篇

四川省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省内很多高校的艺术工作者,在搜集、整理、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乐山师范学院的舞蹈《雪山的儿子》,将藏族舞蹈与街舞相结合。《羌寨欢歌》、《那些草原,那些人》、《凉山逐月梦》等舞蹈都取材于民族文化,深度挖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浓郁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热情奔放、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等方面的性格特征。

学校篇

四川省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高校。来自于专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往往在舞蹈的取材上注重对学校特色的挖掘。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承》、四川农业大学的《麦.望》、西华师范大学的《红烛》等节目,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用不同的舞蹈演绎着相同的精彩。如,川北医学院的《他是谁》,就社会现实“老人倒地,扶不扶”、“社会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怀疑”的热点问题展开追问。成都体育学院的《龙的传人》则将中华传统武术与舞蹈有机结合,用板凳龙的造型,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军警篇

舞蹈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音乐声中缓缓展开,流水的湍急,沉重的铁链,破损的衣裤,艰难的步伐,这是《大渡河的回声》。有人落水就有《洪流中的使命》,而作为一名警察,《护佑吉祥》便是《不变的使命》。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不变的使命》,取材于一位学生不幸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在各方帮助下,奇迹般地苏醒,但却不能做警察了的真实故事,传递了“下辈子我还想做警察”掷地有声的正能量。

生活篇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家》用梦景和现场对比,将观众引入关爱老人的思索。

西南财经大学的《4.20帐篷学校》,素材来源于2013年芦山地震。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喜鹊喳喳喳》,则展现了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纵观全场,表演在一群群如水的女子中,在一群群如山的汉子中行云流水进行。整场表演掌声不断。此次舞蹈展演的节目,带有强烈的原创性、浓郁的地域性、火热的时代性等特点,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体现了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展示了青年学子优秀的艺术才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又讯:8月24日晚,继舞蹈专场(非专业组)甲组展演之后,舞蹈专场(专业组)乙组展演在阿坝师专桃源大剧院举行。

民族文化浓郁

阿坝师专,西昌学院,西南民大等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的题材。阿坝师专的《花湖.卓玛》以若尔盖草原为背景,《热瓦麻龙》、《燃比娃取火》均取材于羌族文化题材。西昌学院带来的《孜涅妞妞》取彝语中“孜涅”这一吉祥美好之意。只见姑娘们身着彝家长裙,腰别黄色雨伞,一转身一抬头,尽显节日中欢快、愉悦的气氛;彝族舞蹈《踩月彩》以月琴为道具,展现了月亮的儿女恋爱的主题。《寨子里的年轻人》呈现出如剪影的对称形式,因诙谐而富情调与趣味。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送的《达嘎幽热》,则叙述了白马人的往事。只见一群头戴白色圆顶、镶有荷叶边的毡帽,帽顶上插有一支雄鸡尾羽的男子翩翩起舞…。

地域与历史融合

四川文理学院创作《魂铸巴山》,借助速度与力量表现革命者的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精神。西华师范大学带来的《蜀绣》,所有的服饰、所有的容貌、所有的节奏、所有的道具,幻化成完全的整齐。《风雪赵一曼》选取宜宾地域革命烈士赵一曼的历史题材。

校园特色鲜明

成都体育学院 《同桌的你》伴着轻柔的音乐,旋转的舞步,“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只把人带到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四川电视电影职业学院的《校园party》取材于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校园生活题材。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老师,再背我一次》、乐山师院的《天梯梦想》均取材于教育根植于爱的传统题材。

此次舞蹈展演,是对各高校艺术教育办学实力的检阅。取材广泛,舞蹈形式丰富。表现了各高校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各高校的学生舞者,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必将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学生境界,形成良性互动。

学生记者:李蓝、赵倩、唐祎林、冷从英

摄影:杨艳

编辑:周正

编审: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