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纲要》课程研究会在我校举行年会
作者:向美霖、黄杼君、黄谦 时间:2020-11-23
【本网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之际,2020年11月21日上午,四川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020年度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开幕。

四川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何云庵,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会长杨凤城,四川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春梅、张嘉友,秘书长田永秀,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毛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建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秀花,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与会。赵秀花主持会议。
毛英致欢迎辞。他对参会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课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战略工程。他表示,此次研讨大会在我校召开,充分体现了四川省《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对我校的信任和支持,希望我校与会师生能够抓住机遇,与校外专家教授沟通探讨、拓宽眼界、积累经验;衷心希望各位来宾在会议期间聚焦会议主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传播经验,交流思想,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贡献力量。最后,他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何云庵致辞。他对研究会的基本情况和已取得成果作介绍。他强调,研究工作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扩大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要坚持邀请高校专家作教学报告,优秀教师作教学展示、学校之间作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群策群力,改进研讨会工作,促进我省《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发展。

杨凤城作“习近平大历史观与教育‘四史’”主题学术报告。他以《纲要》课程教材为依据,将报告分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遵循历史唯物论,在大历史观中看‘四史’”“站在新时代高度回顾与研究‘四史’”三部分。

他认为,讲好“四史”必须突显成就,突出主题;必须具备思想性,理论性;学术专题选择,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他谈到,大历史观是指中国历史的长时段,是世界历史的宽视野,要辩证地看待历史重大问题,把握历史主流与本质。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应从其所处时代与社会历史条件来分析。他认为,广大《纲要》课程教学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把评价高的历史问题、历史时期纳入考量范畴,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设立“四史”专题,讲好“四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何云庵作总结点评。他指出,杨凤城站在大历史角度,根据自身理解讲“四史”,重点突出,在共识中融入思考,客观解读历史,对杨凤城所作报告予以肯定。他谈到,一代有一代之智,专家学者要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看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整体性,把握历史主流与本质,通过辨证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促进研究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改进研讨会工作,促进我省《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发展;也为我校《纲要》课程开设学院提供了学习机会,希望我校师生能抓住机遇,积极与校外专家教授沟通交流,拓宽眼界,学习借鉴优秀经验。
文:向美霖、黄杼君、黄谦
编辑:周正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