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

两评估两转型

我校在“圆通制杯”全国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 时间:2019-04-25

【本网讯】不露圭角蓄风华,高足子弟列前茅。2019年4月20日,全国第四届“圆通制杯”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文科应用转型改革交流会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举行。我校在此次竞赛中喜获优异成绩,学生记者对带队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林、圆通科学工作院负责人李清茂、实验实训管理中心邓文博及参赛选手进行了采访。

问:老师您好,请问我校参赛小组在参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张林:圆通科学工作院于2018年11月正式开始招生,于同年12月21日开始选拔最终参赛人员。老师就沙盘、标准讲解两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对三支参赛团队(通用工作能力、行政工作能力和人事工作能力)分别进行指导,并要求参赛人员每天登陆网站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比赛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人员选拔问题、团队合作问题、自主学习问题。在人员选拔上,老师组队时作了男女、学院、年级搭配多方面的考虑;在团队合作问题上,秉持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减少学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培养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自主学习问题上,老师采用激励式教育法,提高选手的重视程度,为选手自主学习增添动力。

问:通过比赛对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什么启示?

邓文博: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是创新科学工作标准、科学量化文职岗位工作内容、萃取脑力劳动工作经验、提炼脑力劳动工作标准体系、构建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是高校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人才的核心资源。我校目前正致力于从传统师范教育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此次比赛要求学生熟悉圆通制工作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相适应的工作方案,把理论转换为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通过此次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弥补短板问题。

问:此次比赛对我校应用型转型改革有什么意义?

李清茂:此次比赛对我校应用型转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工作能力实训基地通过科学工作能力训练项目与专业深度改造相对接,与社会服务相对接,实现了基地与专业教学的真正融合。通过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工作标准和学习场景,有利于助力学校新工作标准研发与学校科学研究相对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更深层次上推进应用型转型。

问:圆通科学工作院在今后培养人才方面有什么初步计划?

李清茂:第一,继续扎实开展行政精英人才定制培养计划,并植入此次比赛所获得的先进观念、思想及方法。第二,我校是师范类院校,学生毕业从事教师工作可能性大。圆通科学工作院开展教师技能、教师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有利于学生累积从教经验。第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更多的专项培训。如招聘胜任力培训、创新创业工作标准培训、学生干部培训等。第四,设想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圆通工作制,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推动课程改革。第五,为学生提供岗位体验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第六,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把圆通工作实训室向校外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圆通工作原理,把圆通工作原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问:对此次比赛获奖的感受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学院汤艳婷: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机会是需要把握的。只有把握机会,展现自我,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会有好的表现和成绩。

文学与传媒学院孙丽:我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每一次的好运其实不过是百分之百的努力的附属品。

教师教育学院包曌曌: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独自学习到团队合作,从校赛到国赛,中间的准备过程不可谓不辛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取得最后的成功。

最后,热烈祝贺我校在“圆通制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附:我校获奖情况

(个人赛)

行政工作能力组:

一等奖:包曌曌、汤艳婷

二等奖:孙丽 余晓莉

三等奖:周正荣

通用工作能力组

一等奖:杜金荣

二等奖:罗川、刘琦玲

三等奖:何佳欢、高巧粹

人事工作能力组

一等奖:伍朝阳、彭杰、瓦马康作

二等奖:徐红梅、漆彪

(团体赛)

一等奖:行政工作能力组

二等奖:人事工作能力组

三等奖:通用工作能力组

文:刘华清 潘艳梅 邓庆 石巧

编辑:周正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