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日,2025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示,我校藏汉双语学院教师贡波扎西申报的课题《多源视角下藏南地名的命名理由、文化内涵及对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探究》成功获批。这是贡波扎西继 2024 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子项目负责人后,再度斩获国家级科研课题,成为近两年来我校唯一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学者。
藏南地区作为中印边境东段争议区的核心,其地名研究兼具学术价值与战略意义。贡波扎西此次获批的项目,从多元视角系统剖析藏南地名的命名逻辑与文化基因。研究结合历史文献、民族语言学与实地调研资料,重点阐释三类核心问题:一是藏南地名中蕴含的地理特征描述、历史事件印记与宗教文化符号,如“隅” 等词汇所体现的音义统一文化现象;二是多语种地名的演变脉络与传承现状,回应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地名翻译不统一问题;三是地名作为主权标识的法理依据与实践价值,为国家地名标准化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在此之前,贡波扎西已深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 “西藏沿边及藏南多语种地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 24VJXT008)的子项目工作。该专项聚焦濒危文献抢救,其研究成果将填补藏南地区一手资料缺失的研究空白,与此次西部项目形成 “文献整理 - 内涵阐释 - 主权论证 ”的学术链条。作为长期深耕涉藏地区地名研究的学者,贡波扎西早年便已系统梳理藏区地名的五种形成类型,指出地名作为 “历史活化石”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
此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再次立项彰显了我校在藏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我校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团队长期聚焦藏羌文化保护与边疆问题研究,此前曾产出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而贡波扎西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我校在边疆历史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边界,其成果将为我国藏南地区主权宣示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 正如学界所指出的,规范地名标注是确认领土主权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国家主权话语构建。据悉,此项目的后续研究将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重点收集藏南传统地名的口述资料与实物证据,计划形成《藏南核心区地名文化图录》与系列研究报告,为国家地名增补工作与边疆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供稿:藏汉双语学院 贡波扎西
编辑:邓琳琳
编审:查旺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