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

综合新闻

我校与直升学校召开预科教育教学工作交流座谈会

作者:毛国帅 毛秀梅 肖云峰 杨进军 向柞潍 李潇月 时间:2018-11-01

【本网讯】为促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更多民族地区所需的优秀建设人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0月25日——26日,我校与相关直升学校先后召开了师生见面交流会和预科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

10月25日下午2:30,我校预科教育学院与直升高校在北校区(水磨中学)召开师生见面会。来自川内的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11所相关直升高校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近距离与我校预科学生交流互动。

在见面交流会上,各直升学校代表分别从学校的建校历史、地理位置、专业情况、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学生活动等方面向预科学生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并发放了学校的宣传手册,让预科学生对学校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并积极向直升学校教师们进行咨询。其中,预科学生最关心的是在入校之前如何选择专业、专业录取的方式以及入校后是否可以转专业等问题。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各直升学校教师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他们就预科生可以选择的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讲到专业录取的方式将结合预科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一年预科学习的测评,最后通过相应的比例确定录取专业;同时,他们提到,入校后如果发现就读的专业不适合,在符合学校转专业的条件下,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他们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一年预科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预科生不同于高考生的优势,努力提升文化素养;结合自身条件,提前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0月26日上午9:00,我校在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召开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预科教育工作座谈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副校长毛英,相关职能部门、预科教育学院负责人,各直升高校的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我校教务处处长吴文权主持。

会上,向武向各高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从预科教育发展的目的、预科教育发展的意义、预科教育发展的方向等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我校预科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讲到,我校正处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方针、实施“两评估、两转型”战略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正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的预科教育应以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他指出,各高校预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向民族地区输送了高质量的建设人才,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他强调,各高校应认真研究自身学校预科教育发展的历程,将学校各时期预科教育发展的经验融入到预科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预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保证预科学生的推送质量。他希望各高校相互帮助与支持,共同促进预科教育的发展。

我校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蒋自国介绍了预科发展的历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改革及阳光推送制度。他讲到,30年多来,在上级的关怀和学校的重视下,经过一代代预科师生的辛勤努力,预科教育学院无论在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还是在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力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校还开展加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创新的培养模式,切实为四川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深入高校学习搭建了一座“金色”桥梁。我校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正伟介绍了我校学生管理情况及相关规定。他讲到,我校实行了“一个目标,两个队伍,三个平台”的预科管理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各直升高校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就预科教育工作的相关问题与我校与会人员进行热烈探讨和积极沟通。其中,关注最多的是专业教育与预科生基础问题,提出了在以后预科教育应增加相关专业关联课程安排,加强培养预科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宝贵意见和建议。各直升高校代表希望我校能继续与其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预科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校副校长毛英对此次座谈会作了总结。他讲到,自2015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会搭建交流平台,此平台不仅联络了兄弟院校的情谊,还为如何提升预科办学质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每年前来参会人员的变化会带来一定的新思想、新建议,这对我校进一步抓好预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次交流座谈,不仅有利于预科学生提前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双方通过对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研讨,进一步推动预科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学生记者:毛国帅 毛秀梅 肖云峰 杨进军

实习记者:向柞潍 李潇月

摄影记者:赤乃降白 赵小玉 张雅涵 曾琅环 易虹利

编辑:柏丽华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