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

综合新闻

校地、校企、校银合作系列【十九】:报道我校与汶川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作者: 时间:2017-06-22

【图】会场

【图】会后合影

【图】龙溪镇实地考察

【本网讯】6月21日,我校与汶川县人民政府在汶川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威州镇隆重举行县校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我校党委书记吴昊,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党委副书记孙建平,副校长凌道明,副校长甲任,副校长毛英,校务委员马昌威,汶川县县委书记张通荣,县委副书记、县长旺娜,县委宣传部部长龙跃,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小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萍,县政协副主席刘培英等领导出席签字仪式。

吴昊代表阿坝师范学院讲话。吴昊指出,2015年升本以来,特别是新班子调整以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立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两评估、两转型”发展战略,坚持扎根汶川、立足阿坝、面向四川的服务定位。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思想统一、干劲十足。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发展思路,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成效明显。

吴昊介绍了学校相关情况。学校顺利开展了撤系设院、机构调整、现任中层干部调整三项工作,前不久又胜利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学校干事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坚持走转型发展道路,建立了VR实验室和圆通科学工作院。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并成功举办了首期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院校培训活动,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学校在校生8000余人,已开设15个本科专业和20余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管理、艺术、教育、历史等八个学科门类。

吴昊指出,建校近40年来,学校始终扎根汶川这片沃土,深受汶川十多万父老乡亲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升本以来,县、校两个新班子之间更是联系更加紧密,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各项事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通荣书记、旺娜县长更是不辞辛劳,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关心学校发展。

吴昊强调,作为地处汶川的高等学校,服务汶川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作为政府公共教育资源,服务汶川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服务汶川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近一年来,学校与汶川县、镇、村三级联动,在党建工作、大数据与精准文化扶贫、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旅游规划、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成效明显。长久互信的合作使我们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认同感。校地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使双方进一步增强合作、互利共赢。学校将以此为新的契机,发挥自身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坚持贴近汶川、服务汶川、融入汶川,通过校地合作共同推动汶川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双方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旺娜代表汶川县政府致辞。她阐释了汶川县现阶段发展的基本情况。汶川县正在紧紧围绕建设康养汶川加速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全力推动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康养旅游业发展,向着全面建成“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三好两富”小康汶川这一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旺娜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人才的保障。汶川创新发展“五型”经济,奋力脱贫攻坚,“文明四风”建设,加强党建工作等,都与阿坝师范学院发展息息相关。她期望,阿坝师范学院将汶川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汶川全民素质提升和康养旅游、电子商务、文化教育发展、干部培养培训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积极构建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她指出,双方加强合作,既可充分发挥阿坝师范学院人才智力优势,也可发挥地方在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县政府将提供相关工作条件和优惠政策,将全力以赴,确保县校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张通荣发表讲话。他指出,通过前期开展的县、校合作,阿坝师院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倾情融入到了汶川这片热土,此次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再次开启了双方合作之门、拓宽了双方合作之路。双方要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在教育教学、康养旅游、文化传承、电子商务、人才互动、会展开发等领域深入合作,为加快建成康养汶川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他强调,阿坝师范学院扎根于汶川地域,汶川县与阿坝师范学院双方都有非常强烈的合作愿望,而且已经付诸了不懈努力和实践。希望继续唤醒阿坝师范学院全体教师、专家、学者继续融入汶川沃土,为汶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张通荣表示,期望与阿师合作,不走形式化道路。希望双方在情感上融入,“身为汶川人,乐在汶川中。”需要融入到工作布局中,融入到对责任的担当中。双方需要互利互惠,共同担当,加强合作。希望合作的愿景能持续深入。

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向武和旺娜分别代表阿坝师范学院和汶川县人民政府签署县校合作框架协议。相信,双方的合作如双方领导所期望的那样,如协议中所约定的一样,能够尽快落地生根发芽,开出如漫山遍野的夏日岷江河谷经久不衰的百合。

文:宣传统战部

编辑:周正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