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宣传统战部网站!

综合新闻

校地、校企、校银合作系列报道【十八】:水磨镇政府在我校举行精准扶贫培训会

作者: 时间:2017-06-16

【本网讯】为发挥高校科研、人才(智库)等优势,加强校地合作,凝聚力量,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6月16日上午,汶川县水磨镇人大主席王平、水磨镇副镇长梁杏媚、水磨镇副镇长赵丽莎在我校音舞大厅组织校地携手脱贫攻坚培训会,我校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机关各党支部负责人以及相关师生与会。

梁杏媚介绍了水磨镇脱贫攻坚基本情况。水磨从人口来说是汶川县的第一大镇,目前已从工业化小镇向新兴工业化城镇转变,需要着力发展旅游业,部分村落支柱产业尚待建设。水磨十八个村有四个贫困村、284个贫困户、944个贫困人口。目前黑土坡村、牛塘沟村已实现脱贫,而寨子坪村、刘家沟村预计在2017年脱贫。2017年预计脱贫39户、126人;2018年预计脱贫30户、78人。她说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一种对称,提出扶贫要达到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道路要精准,驻村帮扶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她指出,水磨镇扶贫工作主要抓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转变穷根,激发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要与群众倾心交谈,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计划,帮助贫困户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扶贫要扶“智”,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要提高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人民群众脱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要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群众提高脱贫攻坚的综合素质。扶贫要扶“治”,通过移风易俗解决水磨遗留下来的问题,加强干部自身建设,升级乡村治理。

梁杏媚介绍了当前水磨镇政府开展扶贫的各项具体工作,及针对目前贫困户出台的有关政策;解释了“回头看”、“一低六有”、“一低五有”、“一低三有”、“一超两不愁”、“四好村”等精准扶贫名词,加深了我校师生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并作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王平作总结,他衷心感谢我校师生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参与到助力水磨镇脱贫攻坚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是体现校地共建的具体实践,政府需要高校的支持,各位同学也能得到走出校园参与社会的机会。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让我校师生对精准扶贫有基本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行分组,具体工作由片区领导联系各个村领导进行培训,在实践操作中了解情况、增长知识,帮助贫困户、贫困人员早日脱贫。

摄影:廖远锐

文:徐文玲、文一竹

编辑:周正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