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数学之美,无处不显于生活。11月7日,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伟年教授应邀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作“美丽数学”的专题讲座。我校数学财经系党总支副书记杨仕春教授、主任吴文权副教授和数学财经系广大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伟年教授表达了重回阿师的喜悦之情,高度赞赏了我校灾后涅槃重生取得的成果,并对我校的发展表达了衷心祝福。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两位固定下的振动、漩涡的产生、对称中的不对称等问题展开,剖析并阐述了轴系振动、受力分析、线性系统等相关专业学术知识。他以一张英国火车的美图为引线,提出“讲数学应是件愉快的事”,启迪同学们要用心察悟事物本质,关注视觉美感背后潜藏的数学。接着他利用“Benard实验”形象地讲述了“守恒定律”,并以美国金门大桥为例,结合牛顿定理、分离变量等定理,精确地分析了“两端固定边值条件下振动问题”、“弦振动方程”。张伟年用通俗易懂的譬喻,讲到人生证明存在的过程犹如“烧开水”,包含了“不断添柴”“耐得住寂寞””水开了”三个过程,须有厚积薄发的耐力和张弛有度的韧性。在讲解“漩涡的产生”时,他借助生活中的飞机发动机、水能发电和龙卷风形貌,生动地阐释了“线性系统”、“系统的矩形特征值”等学术知识。他还联系都江堰与四川大学校园的设计原理,图文并茂地分别讲解了“级联式分岔”和“对称与不对称”。此外,张伟年教授与听众们分享了他波兰、法国、德国之行的逸闻趣事,让同学们领悟到数学与大自然水乳交融之美,勉励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
整场讲座同学们都沉浸在莫扎特悠扬悦耳的弦乐中,张伟年教授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演讲方式将“数学之美”娓娓道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日常生活中,要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数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断培养进取意识与开创精神。
相关链接:
张伟年,1963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教授(二级纲)、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从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和教学,曾到英国华威大学、美国杨伯翰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德国克劳斯塔理工大学、法国南特中央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大学等讲学或合作研究。在SCI收录的国际著名数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2002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并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在德国获得“莱昂哈德•欧拉奖(LEONHARD EULER PRIZE)”
学生记者:唐箫 彭继洋
实习学生记者:杜建秋 张锋
编辑:柏丽华
编审:梁建东